![]() 陈伟于198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混合班,后进入浙江大学电机系学习,于1992年获工学学士。浙江大学混合班是专门针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,并得到了时任校长路甬祥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。混合班实行竞争选拔制,每年新生中选拔5%的优秀工科学生,将不同专业学生“混合”培养。混合班的学习竞争十分激烈,淘汰率高达30~40%。当时的指导思想是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,竞争是有效手段之一,为了今后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,必须养成竞争意识,体验竞争生活,磨练竞争毅力。1984年浙江大学创办混合班,后在混合班的基础上成立了以老校长命名的荣誉学院——竺可桢学院。而陈伟与浙江大学吴朝辉、聚光科技王健、浙大网新赵建等20位科研学术、行业领军专家,共同入选为“竺可桢学院杰出院友”。 出自浙江大学王牌科班的陈伟,许是因为这段难得的磨砺,让后来寻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,变得坚强与坦荡。1993年进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CPES中心 电气工程专业学习,分别于1995和1998年获硕士及博士学位。在1995年~2008年的留美期间,先后任职于知名的美国凌力而特技术公司和美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(简称MPS),时任副总裁。负责新产品和市场的开发,建立全球的应用和市场营销团队,并在中国建立研发子公司,帮助销售额从2千多万美元成长到近1亿美元,且在NASDAQ成功上市。此时的陈伟已是荣耀满身、光环笼罩,然而作为硅谷精英的他,却在众人艳羡期许的目光中悄然离开了MPS。问及陈伟为什么在事业巅峰之时,却选择自己艰苦创业。陈伟只是淡淡的、带点玩笑的略过:“小孩子不能老跟着爸妈啊,总要成个家什么的,然后才有机会带着一族人等朝前奔嘛”。Silergy Corp.于2008年成立,先后邀请游步东博士(千人计划专家 现任CTO&COO),Mike Grimm和JAIME TSENG加入组成创业团队。矽力杰的建立在硅谷留学生圈内影起很大的反响,一批有着共同志愿、梦想富有朝气的青年留学生们迅速汇聚矽力杰的创业团队。随着中国绿色能源产业的崛起以及市场需求的驱动下,陈伟毅然决定将矽力杰运营重心从美国硅谷迁回梦想开始的地方——杭州。仅数年间,陈伟就带着团队完成月销售4千多万颗高效率电源管理芯片,客户遍及全球各地包括三星,思科,惠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。自主研发的创新型高效率IC更是成为引导行业的标竿产品(比国际大公司的同类产品效率高5~10%)。 当谈话聊到矽力杰创业感想时,陈伟的语气立时带着些许炫耀和欢愉起来:“矽力杰能迅速成长起来,主要得益于:优秀的团队;立足于创新的理念;有着敢于开发最难的产品和市场的勇气;中国高速发展的机遇以及矽力杰的企业文化。 首先优秀团队的组成是,来自不同公司里的领导者,避免“近亲繁殖”;团队领导平均28年经验与员工平均27岁年龄相结合,活力迸发推动企业快速成长;全球招聘,培养强化员工的全球意识;“企业导师”培训机制,使优秀员工快速进入管理团队,形成管理本土化。另外,想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半导体企业,研发就要立足于自主的正向创新,而不像当下很多企业以逆向设计来复制国外的产品。四年里,我们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,获得多项美国和中国的发明专利。陈伟最兴奋的就是看到,别人不敢触碰的新产品和大客户,他就兴奋的带着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国际大客户,最终获得市场首肯。而此时,看得出他很快乐,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”。矽力杰的文化崇尚的是“以人为本”文化,同时也加入了中国特有的众生之情、人与人之间真情的“人情”文化”。陈伟常常感恩于心:“公司的发展需要员工付出很多,这是初创型企业成功的必要性。在高科技这一行,全球性的竞争太激烈,没有员工的牺牲很难生存下来,更不要说成功或者发展,所以真的非常感谢矽力杰的员工一直以来的付出与合作,我们的员工是真正把矽力杰当做自己的企业,一起来奋斗的”。 在助理多次提醒下一会议即将开始的时候,我们结束了谈话。看着陈伟奔赴另一会场的身影,蓦然觉得陈伟很像秋天的午后,一抺阳光照着人心里暖暖的。不免感慨,有这样一位带头大哥的矽力杰人是幸福和快乐的。祝福陈伟和所有矽力杰人梦想成真——“做中国最好的芯片,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半导体企业”。 |
(责任编辑:杭州侨商协会) |